模板脚手架是现场混凝土浇筑使用的临时支架,也就是模板的支撑,待混凝土达到龄期、强度后拆除。由于承重量大,模板脚手架对强度和稳定性要求很高,一旦倾覆、坍塌,将导致严重安全事故。2012年,全国发生的29起较大及以上建设工程安全事故中,模板脚手架坍塌事故就有10起,死亡35人。
一、模板脚手架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
(一)专项方案编制不合理
安全专项方案编制不切合工程实际,载荷计算不符合要求,审核、审批把关不严,不能有效指导工程的实施。
(二)施工现场项目组管理不到位
没有针对模板脚手架运用有效的技术管理手段,安全员不懂技术,技术员不到现场,管理靠经验,对模板支撑体系不验收,对违章作业未予制止,现场安全管理还停留在“三宝四口五临边”的水平上。
(三)现场脚手架搭
设不规范施工人员不按安全专项方案进行搭设,凭经验或随意变更结构和安全措施,缺少剪刀撑和扫地杆,使得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无法保证。架子工未按照技术交底要求认真搭设,抢进度、赶工期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模板脚手架工程日常安全监督管理的对策
(一) 规范安全专项方案的编制和审批
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具体明确支模区域、高度和主要搭设方法、工艺要求、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构造设置以及检查、验收要求等。
在计算书及相关图纸中应包括支撑系统的主要结构强度和截面特征及各项载荷设计值及载荷组合,支撑系统承载力验算,转换层下支撑层承载力验算等。每项计算应列出计算简图和截面构造大样图,注明材料尺寸、规格、纵横支撑间距。附图应包括支模区域立杆、纵横水平杆平面布置图等。
(二)做好材料和配件的检查验收
钢管壁厚每减少0.25mm时,其稳定承载力将降低6.5%。现场要把好"进场关"和"上架关",不使用不合格、有损伤和有显著变形的材料,严格控制不同架种材料混用。
(三)加强安全专项方案实施阶段的监管
搭设前必须由安全专项方案编制人或项目技术负责人向作业人员做技术交底,明确各项控制要求和处置规定。在第一步架形成和支架完成后必须进行检查验收。不准任意改变构架尺寸、减少结构杆件和加大安装偏差。
在搭设过程中定期抽查搭设现场,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方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值不小于40n·m。
在我公司境外项目的现场施工中,除了上述各种因素外,模板脚手架工程还需要考虑当地管件、锁扣是否易于采购,是否与国内匹配,以及当地施工人员是否具有脚手架搭设的技能等因素,进而增加了模板脚手架工程的管理难度。这就需要在施工开始前充分考虑影响脚手架安全的各种因素,做好准备工作,在施工中,加强对各环节的监督管理,才能保证安全。
综合管理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