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精神永放光芒——日照港木薯干输送与灌包系统项目组成员事迹追记
2008-03-27 来源: [大] [中] [小]
日照港木薯干输送与灌包系统工程项目是总公司在国内实施的第一个epc项目,在总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精心指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项目组全体成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得到了日照市委市政府及港务局方面的一致好评,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他们的敬业精神值得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值得借鉴,他们的工作方法值得参考。
日照港木薯干输送与灌包系统工程项目组由赵文胜同志兼任项目经理,王佩荪同志担任项目副经理,成员由罗志平、李端、刘永兵、戚赟辉等同志组成。此项目2006年5月签订总包合同,7月进行详细设计审查和设备招标采购,11月开始钢结构主体安装,2007年初进行系统设备安装,6月安装调试结束,7月进行空载和重载调试,9月组织工程验收,12月收回全部货款。回顾全过程,成功的经验主要有:一是总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二是项目组主要成员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丰富的管理经验、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三是项目组全体成员具备以总公司为家、团结协作、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职业素质。
2006年11月项目组入驻现场时,项目经理赵文胜同志就将自己的行李和换洗衣服扛到了现场住地,与大家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一直到2007年9月,除部门遇有紧急事项需回京处理外,从没有离开过现场。承包“交钥匙”工程,一切决定由承包方作出,一切责任由承包方承担,一切问题由承包方处理。因此,作为项目经理的赵文胜同志很清楚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他严格实行现代项目管理方法,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特长明确分工,密切合作,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随时协调处理施工现场发生的各种问题。他坚持做到每两天召开一次现场例会,每周五召开向监理公司汇报会,每周六召开安全施工专题会,并协助业主不定期召开协调会,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高效率和高质量。现场事情多、人手紧,他不分白天黑夜忙在工地上。2006年底至2007年4月,工程需要的工具、灯具、高压柜、低压柜、监控电视等设施运到现场后,防盗工作十分重要,他立即带领项目组3名年青同志日夜看守,保证了各种设施的安全。由于工期紧、任务重,他在现场工作期间没有节假日,更没有星期天,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为组织实施此项目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
王佩荪同志充分发挥在业务能力、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全力协助赵文胜同志协调处理现场出现的技术难题。为了及时解决各种技术问题,他长驻现场,反复巡视,在9个40米高的灌包塔上爬上爬下,这对于现年59岁,血糖指标不正常,眼睛又高度近视的王佩荪同志来讲实属不易,工作过程中曾发生过险情,同事们为他的安全担心不已,他自己却全然不顾,在严格遵守安全规程的情况下,继续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对项目组的年青同志生活上关心备至,业务上精心指导,被大家亲切的称为生活上的“好兄长”,技术上的“总顾问”。更可贵的是,由于现场实行港口装卸船与施工同时交叉作业,致使施工现场晴天尘土飞扬,雨天场地泥泞不堪,夏天更是蚊虫叮咬,臭气熏天,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王佩荪和他的同事们不怕苦、不怕累,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罗志平同志在现场负责安全工作,在安全设施不到位的情况下,他克服种种困难,对每个施工节点进行询问,对每个施工环节进行检查,不放过任何安全事故隐患。现场施工往往是多个单位交叉作业,动用明火焊接必须办理动火证,为不影响施工进度,他及时找到港务局、三公司、监理公司和散料码头办公室等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帮助所有施工单位办理动火证,并明确注意事项。罗志平同志的爱人和老母亲身体都不是很好,本人长期患有胃病,在此情况下,他长驻现场扎扎实实地工作,精神可嘉。
刘永兵同志的特点是对工作认真负责,勇于吃苦,善于合作,厉行节约。他主要负责对施工队伍的协调、商务、支出费用管理、合同管理、工程日志等工作。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他统筹兼顾,科学安排,有一项工作不落实他吃饭不香,有一个问题未解决他睡觉不实,在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他主动加班加点。他管理的合同井井有条,商务工作成效显著,费用支出精打细算,工程日志清清楚楚。特别是在协调现场十几个单位数百人组成的施工队伍同时作业过程中,他东奔西跑,三个月穿坏了三双鞋,从不叫苦,从不怕累,表现出可贵的敬业精神。
李端同志在2006年到总公司报到后直接前往日照港项目现场。由于他所学专业是港口机械,为了发挥他的专业特长,项目组安排他配合王佩荪等同志负责技术工作。他不事张扬、工作踏实、密切合作、勤奋好学。他积极配合王佩荪等同志起草所有技术合同和技术规格书,并得到有关设计院的认可。同时,他全程参与了投标、询价、签约、三次设计审查、设备采购、供货、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