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不自觉少了几分英气,多了几许柔肠。最近,越发思念起乌兰布和沙漠中浸透军垦战士汗水与热血的那捧热土,那片曾见证我们燃烧青春迸发激情的炽热的黄土地。
趁春节假期,人少车稀,单人独骑又悄然上路,迎风踏雪一路西行。也许是归心似箭老马识途,不经意间竟已日行千里。
夜宿乌拉山下,伫立在空旷的河滩,刺骨的寒风引起我深深的回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国家内忧外患,城市初、高中毕业生只有连锅端般的上山下乡、插队支边。解放军北京军区在内蒙古巴盟地区组建生产建设兵团三个师,安置全国各地数万支边知识青年。在那物质、精神都十分匮乏的动荡年代,军垦战士忍饥挨饿超负荷劳动,扎根边疆屯垦戍边, 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乌拉山镇原名180电厂,她完全是由军垦战士用自己稚嫩的双肩,在乱石滩上建设起来的大型燃煤电站,电厂的建成缓解了内蒙古包头以西广大地区的供电紧张局面,而好几位年轻的军垦战友却永远地长眠于乌拉山脚下这片冰冷的河滩。
凌晨又出发,过西山咀镇转向正北,横越乌梁素海白雪覆盖的皑皑冰面直抵狼山。乌梁素海是二师十九团故地,建设兵团后套垦区的东端。一别三十年白了少年头,当双脚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哪里还按得住自己激动的心绪?俯身抓起一把黄土,喉头竟有些哽噎,轻轻放慢脚步,让心来品尝游子归家的感觉。
沿狼山南麓西行,经五原、临河、杭后旗进入磴口县,狼山尽,田畴稀,沙丘早连绵,太阳庙镇(一师四团)出现在面前。军垦时代的建筑物竟依然矗立,尽管早已斜歪闪错蓬头垢面,风沙横扫行人寥寥,灯影如豆犬吠不闻。摸黑找到旅馆,孰料旅馆早报歇业,馆主已借此邸改营杂货兼职邮驿,馆主心热,念及军垦弟兄千里迢迢,不迭嘱人将旅者车马好生安顿。凌晨时分,狂风骤起,沙粒不停地敲打着门窗玻璃,空气中弥漫着呛鼻的尘土腥味,旅者猝不及防蒙口捂鼻,巴望窗外一直捱到黎明。
告别太阳庙,有便道五十里曲折往西南,越四团五连、七连、四连、九连而上大道,路沿沙漠边缘向西而南,经五团(包日陶勒盖)、六团(巴彦毛道)、七团(纳林套海)、二团(巴彦套海),到达一团(乌兰布和),转向正北再走四十华里坑坑洼洼的机耕道,终于抵达此行的最终目的地,我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