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周年司庆-太阳成集团

腾飞吧,重机!
2015-09-06  来源:董事会办公室 王海龙  [大] [中] [小]

再有一个月,重机公司就将迎来35周岁生日,为了在庆典大会上,完成好“宝钢项目故事”的讲述,也为了向公司献上自己诚挚的祝福,我和任玮有幸对参加宝钢建设的公司老领导们进行了拜访。
        那天,沈总在会议室抿了口茶,带我们回到了70年代末….
        那个时候,国家刚刚结束批判“四人帮”的政治运动,我们的国家一穷二白,远远落后西方国家。为了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中央实事求是,审时度势,决定将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搞现代化,首先就要把基础建设搞上去,而基建的基础是钢铁。当时中国钢产量低、设备和工艺又相当落后,不仅生产不出优质特种钢,而且炼钢事故频发,不少工人因此受伤甚至死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央决定用紧张的外汇储备全部采购国外进口设备,由日本新日铁总承包,建设宝钢一期。但是一期毕竟是国外技术设备一锅端,中国人并未染指核心技术。为了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并转化为自身能力,以“引进技术、联合设计、合作制造”的方针,国务院批准建设宝钢二期。而中国重型机械总公司便因宝钢建设需要,应运而生。为了将项目建设好,公司从一重、二重、沈重、太重、北方重工等重型机械厂借调了一大批技术专家,又新招了一批毕业大学生,共同参与项目。经过全体职工的不懈努力,宝钢项目坚持“后墙不到”,终于于1991年6月建成投产。
       听完宝钢故事,心潮澎湃,我思绪万千。宝钢二期的如期竣工,凝聚了第一代重机人的智慧和汗水。可以说,如果没有重机大本营就没有宝钢二期如期高质量地竣工。重机公司承包建设的宝钢二期工程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引领工业发展的一面旗帜!它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表率,也为重机公司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宝钢二期项目,全国重型机械行业的专家借助重机公司这个平台,第一次接触到了世界先进制造业,学习到了先进制造技术,当初参与设计制造的专家在随后的中国建设大浪潮中成为了开拓创新的行业领头人。
        感受到公司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不禁问自己,是什么成就了宝钢项目,又是什么可以引领重机人不断前进?有的人会说宝钢项目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技术专家不辞辛苦,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归功于项目团队的艰苦奋斗,任劳任怨的无私奉献,归功于全身心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壮志豪情……的确,如果没有这些精神品质,宝钢项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建设好。可我想到的更多的是我们的思想和创新意识。思想决定高度,思想决定出路。如果没有思想解放,何来改革开放?又谈何引进世界先进技术,成就宝钢的辉煌?如果没有创新意识,何来联合设计、合作制造?又如何通过消化吸收转变成自身能力,提升重型机械行业整体制造能力?如今,重机公司包括整个中国都再次站在了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中国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如何由“量”的增长,提升为“质”的发展,实现变轨超车已经成为时代主旋律。在这时代的洪流中,重机人的思想解放,再次成为重机腾飞的强大动力。公司领导班子带领员工创新思路,提出了业务转型升级战略。自此公司的经营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柬埔寨达岱水电站bot项目成功进入商业运营,成功投资国机资本公司……一个个具有转型发展特色的新项目拔地而起,为公司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制造业发展困难重重的大环境下,逆势而上,实现经济增加值(eva)和利润总额大幅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更为公司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国机集团徐建总经理在视察公司时,曾这样评价“在我走访的几家二级企业中,重机的经营状况是最让我欣慰的。”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弹指一挥间,重机公司已经走过了35个春秋,从80年代古城拥挤破旧的老房,到公主坟宽敞明亮的现代化办公楼;从成立初期的区区几十人,到如今几近300人的庞大队伍;从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到如今营业收入的节节攀高。重机的35周年发展史,就是重机人不畏困难,艰苦奋斗的35周年;是重机文化不断传承、创新变革的35周年。我相信,在全体优秀重机人的共同努力下,重机公司必将会在集团“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乘风破浪,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